民丰县人民政府
民丰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本地规划信息】民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时间:2024-03-25 16:18   浏览次数:4256次   【字体: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民丰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关键时期,是民丰县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民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未来全县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对促进民丰县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  筑牢发展基础 把握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十三五”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两大历史任务,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达到预期。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1%,是2015年的1.6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9亿元,年均增长34.4%,是2015年的2.3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1亿元,年均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00元,年均增长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19元,年均增长12%,是2015年的1.77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管理政府举债,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实现了各级政府零违规举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合力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全县上下紧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一降五通七有”、“三率一度一接近”工作标准,全力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脱贫举措,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于2016年成功脱贫摘帽,20179月高质量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是自治区首批、南疆第一个脱贫摘帽县。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

--产业支撑更加坚实。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带动就业、促进脱贫增收,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大力培育新增长点,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加、销一条龙全产业链。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实现连续丰收,甜瓜等特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加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十百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了民丰县特色养殖基地、萨勒吾则克乡畜牧联合养殖厂和昆仑尼雅黑鸡养殖场等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特色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加快培育二三产业。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入驻企业达到43家;城乡商贸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建成尼雅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等商贸实体,建设完成了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6个乡级和25个村级电子商务经营网点,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发挥尼雅文化和“沙漠公路”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呈现爆发式增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严守水资源利用开发“三条红线”,扎实落实河(湖)长制,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持续推进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北防护林、塔里木南缘防沙治沙工程稳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断推进,城北风口治理、万亩红柳大芸、国道绿化重要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全面落实,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2.84%提高到2020年的3.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县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全部配置,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和若铁路开工建设,将结束民丰不通铁路的历史。G216线民丰至黑石北湖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公路,行政村、自然村通油路、通客车率均达到100%。累计实施各类水利项目49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2万亩。尼雅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座,供水范围覆盖全县各个乡镇和行政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工,电力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网架强度和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围绕“漠边田园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县城“一轴两翼三区”框架加快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9%。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排水主管道实现建成区全覆盖,建成区收集污水100%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全县集中供热面积达6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33%,县城燃气普及率达80%以上。对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提升改造,垃圾处理率达到98%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公信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土地清理,推进以承包地“三权”分置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扎实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农牧场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

--对口支援成果凸显。认真落实援疆规划,借助天津市对口支援优势,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基层、向贫困乡村、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五年累计实施援助项目88个,到位援疆资金2.75亿元。实施了一批农村安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种养殖、庭院经济等民生扶贫项目,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引进适宜民丰实际的产业项目。着力推行市场援疆,立足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优势和内地供销需求,在内地特别是天津市,加快特色产品超市、展柜、摊位的布点,引进内地龙头企业电商平台开展合作,逐步打通市场销售渠道。持续推进干部人才援疆,加大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人才结对帮扶培训力度,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

--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大力实施九大惠民工程,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近三年全县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677人。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前三年至高中起始年级全部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县农村小学4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实行寄宿制,15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持续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率及标准化率均达到100%,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及维吾尔医医院二级乙等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6.48%100.77%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基层、走进群众,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四气”,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导致变局加速演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受到冲击,一些大国顾内倾向增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和挑战,经济增长已逐步转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以及和田地区全面开发开放的重大契机,积极应对内外风险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民丰县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一、有利条件和机遇

1.党中央重视关心关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的意见》,继续加大对南疆的倾斜支持力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给予南疆四地州包括民丰县一系列特殊政策扶持,为民丰县加快培育产业新增长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区位优势凸显。“十四五”时期,民丰县作为和田地区东部重要交通节点,随着和若铁路、G216线民丰段公里建设项目和民洛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于田机场正式通航,将对民丰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全疆和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乡村振兴和旅游兴疆战略实施。“十四五”时期,随着全疆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兴疆战略的深入推进,将对民丰县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对口援疆优势独特。天津市对口支援给民丰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继续深化对口援疆战略,将有利于民丰县更好地借助天津市在城市建设、科技人才、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不利因素和挑战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民丰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必须在未来五年重点突破和解决。

1.经济基础薄弱。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不足、产业化水平低,工业规模小、链条短且处于中低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商贸物流业层级低,新型服务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畅通运行的影响仍将持续。财政自给严重不足,主要依赖政策性支持。招商引资力度有待加强,主动招商和全面招商的局面尚未形成。

2.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沙尘天气污染突出,农村污水、垃圾治理难度大。

3.基础设施仍显滞后。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村公路等级较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资源路、景区路、经济节点道路建设滞后。牧区水利设施薄弱,农业节水改造任务艰巨。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仍需持续加力。

4.各类人才严重匮乏。干部人才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熟练技能型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党政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把握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妥善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035年远景目标

2035年,民丰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适应民丰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文化润疆取得重大成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民丰基本建成;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长治久安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平安民丰、健康民丰、文明民丰、富裕民丰、幸福民丰、美丽民丰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第二章  科学谋划蓝图 打造漠边田园城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就业增收致富两件大事,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不断开创民丰县社会持续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新篇章,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和生态良好的新民丰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民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民丰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民丰县区位环境、矿产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特色种养殖、设施农业、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加快矿产、油气等优势资源转化步伐,全面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民丰特色、符合民丰实际的现代产业格局。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着力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农村新社区建设,培育特色小城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主动融入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面上保护、点状开发和在保护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民丰县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第三节  基本思路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若铁路和高速公路贯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围绕打造地区东部重要增长极,推进“生态文化立县、旅游工业强县、特色产业富民、科教人才兴县”四大战略,打牢“稳定和谐、诚信法治、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安居乐业”五个基础,重点发展“现代特色种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石油矿产勘探开发、仓储物流、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六大产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现代农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润疆工程、党的建设”七个突破,全力打造黄金旅游大通道、交通物流大通道、资源开发大通道,走出一条“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富”的民丰特色发展道路,筑牢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把民丰建成生态良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的宜业宜居宜游漠边田园城市。

第四节  发展目标

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济增长动力更加强劲,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与地区发展的平均差距持续缩小,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枢纽地位初步确立,水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全面提高;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创新战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突破。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重大改革成效持续发力,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全方位开放力度持续加大。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润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切实巩固,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更加坚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全面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改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沙尘天气治理取得成效,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和田建设深入推进。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健康民丰建设稳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进一步确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社会稳定成果持续巩固深化,维稳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法治化社会大局保持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依法治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抵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第三章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平安民丰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节  大力推进法治民丰建设

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民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群众基础。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实现政府活动法治化。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包括公职人员尊法学法用法守法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建立政社分工、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全面形成党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枫桥经验”,切实加强平安建设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工作、网络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充分发挥县委群众工作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健全基层矛盾风险多元排查化解机制,推动基层组织和政法机关及时就地解决矛盾问题和困难诉求。

第四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第一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脱贫攻坚成熟定型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以及“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等有效举措,转型应用于解决相对贫困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逐步转变,推动工作延续升级。完善脱贫巩固机制,做到“四个不摘”“八个不变”,发挥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作用,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按照“培植龙头、壮大基地、打造品牌、带动农户”的思路,继续夯实扶贫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对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切实抓好产业带动、就业转移、社会保障等精准扶贫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定点帮扶、社会帮扶、援疆扶贫,确保政策落实到户到人。加大扶志扶智力度,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脱贫攻坚成熟的考核评价制度与乡村振兴考核内容衔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合理的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考核。

第二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按照“稳粮、强果、促畜、增饲草、兴特色”的思路,持续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做大做强“十百千万亿”级主导产业,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打造具有民丰特色的现代农牧业精品版。

稳定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坚持“区内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研究制定民丰县小麦生产安全保障线,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坚决守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底线。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抓好小麦“三圃一田”种子工程,建设高产稳产良田,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以小麦为主,玉米为辅,突出发展优质、特色、专用粮食生产。力争到2025年,小麦播种面积2.2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35万吨以上

做强林果产业。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进特色林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低产园改造力度,大力推进核桃园标准化管理,实现果品质量精准提升、种植效益大幅增加。稳步推进红枣、核桃、杏子等优质林果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依托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进农村,扩大林果对外销售市场。以龙头企业为纽带,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加快绿色、有机林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做好林果加工基地及产品的绿色、有机认证,加快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林果业产业集群力。力争到2025年,全县特色林果面积发展到8.6万亩。

发展现代畜牧业。深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强化政策、项目支持,促进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现代畜牧业开拓创新,将民丰县打造为特色畜禽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布局叶亦克乡、萨勒吾则克乡山区以发展尼雅羊为主;安迪尔乡、尼雅镇、若克雅乡以发展肉牛为主实施畜禽种业提升计划,加快畜禽良种引进扩繁,加强畜禽优良地方品种保护选育推广,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快尼雅黑鸡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形成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25年末,全县牲畜存栏50万头只、出栏36万头只,牛养殖良种率达到100%、家禽存栏827万羽、出栏700万羽。充分发挥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尼雅黑鸡、尼雅羊、多胎羊、肉牛产业着力提升畜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广多种形式规模化养殖,加快实施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争创 “四化一规范”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建立畜禽等良种繁育体系,重点推进特色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畜禽原种场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完善动物防疫、疫病监测、卫生监督、防疫屏障体系,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积极推进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鼓励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开展无疫小区(场)创建活动。大力推动饲草产业发展,利用民丰县现有可利用120万亩的天然草地,大力发展以芦苇等饲草的收割加工,推广“林草间作”模式到2025饲草料自给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内至少打造1个饲草料全产业链企业,逐步建立县、乡二级草料储备体系。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立足特色资源,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理念,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加快特色种植、露地蔬菜、设施农业、庭园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安迪河甜瓜、红柳大芸、昆仑雪菊、色素辣椒、大蒜等特色作物种植。加快温室大棚、大田拱棚和庭院小拱棚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茄果类蔬菜生产,推动设施农业生产逐步由蔬菜向果蔬、花卉、育苗等多元化方向转变。加强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立足实际引进优质、高效、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到2025年,特色种植面积达5万亩。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立足“小庭院、大产业”,因地制宜、一户一策、适度规模、合理布局,推广“1+N”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庭院蔬菜、林果以及畜禽养殖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2025年,全庭院经济规模达到0.5万亩。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地膜覆盖减量化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行动,扭转粗放使用和过度利用农业生态资源的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以及特色优势农产品,以食品生产、药用开发、功能性产品开发等为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叫响新疆农牧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品牌”要求,加快形成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打造具有民丰特色的现代农牧业精品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特色经济作物、林果、饲草料种植收获加工机械、设施养殖机械,全面推广免耕播种机械、深施肥机械、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大中型多功能作业机具以及残膜回收机具。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程,构建多功能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村落和人口布局,继续推进“嵌入式”农村新社区建设,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做好现有村庄改造提升,建设具有民丰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加强乡村阵地建设,构建“基层党建+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庭院改造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质量。加快推进院落与住宅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到2025年,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以上。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建立由县、乡镇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农村物流网络,启动“快递进村”工程。

第四节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加大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加大对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力争每一项主导产业至少培育一家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每年重点培育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集生产、保鲜、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推进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深化农产品市场开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各方支持”的原则,以疆内、国内、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织好疆内收购、疆外销售“两张网”,加快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超对接、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全方位拓展民丰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实施“十城百店”“百店专柜”工程,加快在天津市集中布局民丰特色农产品经营网点、社区店,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疆外设立专卖店、直销店。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精选一批具有网货属性的产品,通过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手段,形成区域电商公共品牌。开展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落实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政策扶持力度,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探索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利益联结,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服务进万家活动,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下沉机制,逐步实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任务量化、服务在线化、管理考核数据化。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加强科技特派员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作用,引导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五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进畜禽产品、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继续加大申请国家和自治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加大对小麦、玉米、苜蓿、特色作物的补贴力度。加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村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比例。

第六节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突出抓好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医疗等社会保险。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农技推广、经营管理、实用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户生产技术型人才。推动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强化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农村和基层一线流动,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建立社会人才服务乡村机制,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向乡村一线倾斜。

第五章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 着力建强产业基础

坚持“绿色、集约、融合、高效”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立足民丰实际,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增量扩能为主、存量提升为辅,构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战略新兴产业为补充、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的民丰特色现代产业格局。

第一节  做大做强做优工业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为主线,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加快推进矿产开发、冶炼业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全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提速版。

一、农副产品加工业

立足民丰特色农业资源,围绕“十百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构建特色农产品、肉食品精深加产业链。特色农产品加工。加大安迪河甜瓜、昆仑雪菊、红柳大芸、大蒜、辣椒等精细加工和品牌包装;延伸特色作物加工链,重点发展大蒜素、辣椒红素及大芸保健品;稳步推进红枣、核桃、杏子等优质林果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重点开发红枣素、果干、核桃粉、果蔬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肉制品加工。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培育一批种养加一体的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制品精深加工,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开发绿色、有机高端冷鲜肉、分割肉、以及调理和熟食产品。

二、石油矿产源勘探开发

依托县域内石油资源和金、锑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进一步加大基础地质工作,在主要矿产集中区和成矿条件较好的成矿带,安排基础地质及矿产勘查,积极引进大集团、大企业投资矿产勘查找矿,发现一批可供开发的矿产地。依托丰富矿产,通过资源换项目,引进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形成以锑、金、石膏矿开发加工冶炼一体的工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形成具有规模的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园区。加快矿区道路、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制约矿产资源开发的瓶颈障碍。以资源换项目,以项目配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优势矿山和资源加工企业转移,确保资源高效开发、合理利用。

三、纺织服装业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服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产业,依托现有服装企业,培育一批有市场、有实力、有规模的服装服饰类企业,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建设“两头在外”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促进产品由制服定做逐步转向时装生产,提升产业层级。将服装产业培育成容纳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数字经济产业

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全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引进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大企业大集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强化数字化转型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和数字经济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重点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工程。发展以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审查为一体的基础数据服务产业。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产业融合创新取得初步进展,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数字经济监管能力和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民丰县数字经济发展达到疆内中上水平。

五、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实施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托管计划,全面推进民丰县工业园功能升级。培育园区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中度高、关联度广的园区支柱产业。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动形成龙头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链和企业集群。充分依托火车站物流优势,推动能源与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重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提升园区产业聚集力、承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要素配置,加强园区配套全面优化,形成产业特色和发展条件不断变化的旅居业一体的共创生命体。继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完善“九通两平”基础设施,推进“一园三区”建设,完善园区社会功能服务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探索建立“飞地经济”合作模式。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持续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旅游业

坚持“高端、特色、精品”定位,集中力量塑造“神秘尼雅漠边田园”亮丽名片,倾力创建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新格局,推动旅游业成为民丰县战略支柱产业。

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培育丝路探秘、民俗风情、沙漠观光、科考探险、自驾自助、红色教育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将尼雅遗址沙漠探险游、国防公路昆仑山区特色游、沙漠胡杨探秘游、尼雅渔湖民族风情游等更多的旅游资源列为自治区重点推介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实施精品景区创建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渔湖景区申报创建3A景区,加快尼雅沙漠湿地景区A级景区改造提升,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示范村和休闲生态园建设,鼓励开办农家乐,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品牌培育、精品线路推介,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小镇休闲农庄、乡村民宿,鼓励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民丰礼物”品牌,加强老字号旅游商品、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和农副产品的开发,扶持一批特产名品、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坚持“特色引领、文化为魂”,创新发展“沙漠文化”旅游,依托尼雅遗址、中国沙漠第一村亚通古斯村打造丝绸之路沙漠考古探险旅游目的地。加强“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发掘整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提炼和打造,讲好“民丰故事”。大力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歌舞团等专业团队,加大多模式、多主题、内容丰富的专业演艺文创产品供给。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强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民丰县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以及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加快道路、厕所、停车场、通讯、交通标示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全力推动智慧旅游。在尼雅遗址、渔湖、国家湿地公园、叶亦克乡等景区,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全景式、全天候、个性化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导餐和导娱等智慧型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对外宣传积极实施“引客入民丰”工程,推动援疆旅游专列、包机,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大力拓展内地客源市场。建立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旅游宣传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各级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影视作品等载体,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旅游推广营销网络。

二、现代物流业

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业态的引进和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加快传统流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优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衔接,加快发展共同配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快递物流推动县级物流节点全覆盖,加快布局建设功能齐全、业态融合的综合物流中心。依托民丰县火车站交通集聚优势,实施民丰县火车站物流园建设。健全区域分拨配送体系,完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推动城镇、农村(社区)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公共取送点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农产品产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产品集散市场建设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等冷链基础设施,提高全程冷链覆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区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建立运营中心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建设民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互联互通

三、电子商务业

全面构建以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为支撑、乡镇电商服务站为依托、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基础的电商产业平台集群。大力培育本地电商品牌企业,支持中小电商企业发展。全面普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民丰专区,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推介活动和网络促销。鼓励各类基层服务网点开展农村电商服务,形成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旅游商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建立多种形式的联营协作关系,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特色小镇和电商村。2025年服务业领域电商应用达50%以上。

四、现代商贸业

加快完善县城特色商业街区、批发市场和社区商业中心等多层次商贸服务网络配套功能,促进商贸服务业由满足本地需求型向旅游消费型、品质型、乐活型、宜居型商贸服务业转变。积极引入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等一站式综合型商业业态。积极推动传统商业与特色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融合聚集发展。围绕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工业品等,规划建设集商品集散、批发零售、交易展销、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专业交易市场。精心培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加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布局社区网点,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推进特色商贸小镇建设,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建设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五、金融服务业

继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贴近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小型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不断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让农民、小型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得均等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方式,不断增强政策性担保机构自身实力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

六、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培育托幼服务业。推进托幼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托育服务,建立和完善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托育产业安全、合规、良性发展。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支持中小家政服务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服务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加大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完善社区服务业。加快对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引进便民蔬菜店、超市、餐饮、家庭服务、快递等综合服务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加快农村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善适合农村特点的购物、餐饮、废旧物品回收等服务体系。

第六章  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着力突破基础瓶颈制约

聚焦交通、水利、能源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第一节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超前、统筹规划,推进和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通对外通道,完善路网结构。铁路。配合地区实施和若铁路建设,形成贯穿县境的新疆东西向第三条铁路大动脉。公路。配合地区加快推动G0612若羌至民丰、G315民丰至洛浦国高网项目实施,推进G216线民丰至黑石北湖国边防公路建设。加快推进G315公路城市外环建设,形成外环路+物流园区+客运场站综合一体化交通枢纽格局。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民丰县-黄羊岭矿区、安迪尔道班—康土开—喀热赛—达完图—阿勒吞布拉克等矿区道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围绕铁路、高速公路和G315国道主干道,加快交通支线辐射带动建设,打通尼雅遗址、安迪尔古城、湿地公园、昆仑山雪域牧场、尼雅水库和达完图水库旅游环线景区道路。继续实施农村路网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和乡镇节点联通度建成县、乡、村公路网络。航空。新建民丰通用机场,以满足航空运输、旅游和投资开发需要。枢纽。加快民丰县交通枢纽节点建设,完善客货场站设施。

第二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突破口,补齐水利制约短板。到2025年,水资源配置骨干格局基本形成,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积极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和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加快达完图水利枢纽建设进度。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加大中型灌区改造力度,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常态化管理,重点支持巴扎西里渠首、安迪尔渠首等6个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切实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开展铁力木河流域论证工作。提高水灾害治理能力,推进尼雅河、叶亦克河等重点河流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重要河堤防洪标准达到20至50年一遇标准,一般河段达到10至20年一遇标准。

第三节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网支撑体系,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和系统安全水平。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电网安全水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推进“电气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清洁供暖、煤改电工程、天然气利民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充电保障能力。

第四节  加强信息设施建设

实施“宽带民丰”战略。加快5G基础网络建设,完善偏远乡村4G网络覆盖能力,补强新建4G基站,2025年,实现4G /5G 城镇、乡村及公路沿途全覆盖;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和光纤进村工程,稳步推进5G网络全面开放。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着力推动智慧医疗、智慧就业、智慧社保、智慧旅游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动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行业和系统的行政审批服务和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共用。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第七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拓展民丰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自治区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努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物流、用能等费用。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履行“双告知”职责。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审慎包容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聚焦诚信民丰”建设,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建立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制,完善“红黑名单”认定机制和奖惩措施清单,切实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第二节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平等”,将民营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努力破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各种限制和隐形壁垒。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建立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担保成本奖补机制。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招投标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开展帮扶民营企业专项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三节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监管效率,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优化国有资本的空间、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推进国有资本与产业联动,能源开发、矿产开采和冶炼、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招商服务等重点领域,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四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资本金注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基金注资、以奖代补、运营补贴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提高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稳妥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补短板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融资来源,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建设开发基金,积极募集社会资本,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为重点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私募基金健康发展,引导各类投资基金积极投资本地企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第五节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激活农民财产权。鼓励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县、乡镇二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公开规范运行。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系。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国有农牧场改革。

第八章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促进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引导推动人口合理聚集,优化城镇布局体系,构筑“县域中心城市—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城乡体系。

第一节  优化城镇体系布局

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合理调整县域产城发展布局,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城镇体系。强化要素集聚和用地集约,按照一心聚集,两轴提升,三片联动”的发展路径,优化城镇格局。

一心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周边尼雅镇尼雅乡、若克雅乡,构成中心城镇组群,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集聚人口和产业等要素的核心区域“园区带动,形成特色”推进人口和产业中心集聚。

两轴进一步强化县城至安迪尔乡315国道连接沙漠公路构成的北发展轴县城至叶亦克乡构成的南发展轴全面改善交通条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引导产业、人口、公共服务向两轴线集聚重点发展并做大做强处于交通要道的萨勒吾则克乡、叶亦克乡和安迪尔乡三个集镇区

三片区。坚持因地制宜和统筹协调,努力推进中心片区(县城、尼雅镇、尼雅乡、若克雅乡)北部片区(安迪尔乡、牙通古斯乡)南部片区(萨勒吾则克乡、叶亦克)联动发展。中心片区加快开发中部城镇组群,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推进要素集聚,着力增强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强化中部片区对于全县的带动作用打造和田地区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北部片区以安迪尔乡为中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使该区域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南部片区以特色农产品、畜牧业和矿产资源为依托,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建设生态型农业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基地。

第二节  积极培育特色城镇

做优做强县城。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推动县城升级改造,加强县城空间拓展和宜居环境建设,提升城镇承载力和集聚功能,实现人口和产业适度集中。突出发展特色小城镇,加快尼雅镇试点特色小城镇建设。坚持特色兴镇、产业建镇,进一步加大中心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教育、医疗、就业、出行、居住、商业等为重点,突出服务功能完善,提高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镇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

第三节  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

统筹优化县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建设宜业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镇。建设集约节约型城镇。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大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城镇道路交通网络,加强城镇主干道与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连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城镇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加强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加大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线建设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坚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镇应急避难场所、旧城防灾、生命线工程建设,构建权责明晰、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镇精细化管理体系。

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实施城乡学前及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发展。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建立文化结对帮扶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城乡公共交通、农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村庄整治、供水排水等领域先行试点,推动水、电、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2025年,全实现县通高速、乡通油路、村通硬化路的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的行政村网络宽带覆盖率达100%

第九章  推进文化润疆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更好地宣传教育群众、团结凝聚人心。

第一节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持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广电精品润疆工程”、“网络视听作品创作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头脑。推动中华文化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基层文化阵地、进A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批具有中华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加强历史文物遗址和文物古籍保护利用,推进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博物馆、纪念馆等宣教阵地建设和作用,实施“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国家红色记忆工程”,深入挖掘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还历史原貌、用文物发声。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快推进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全覆盖。推进法制文化基地建设。

第二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文物、文化遗存,有力宣传阐释新疆广袤土地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新疆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新疆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体地位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基础特色发展。落实好鼓励推动民贸民品发展政策,推动少数民族特需商品,民族特色商品健康发展。

第三节  推进宗教和睦和谐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更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准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统战工作和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为主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第四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扩大“学习强国”平台在民丰县覆盖面和影响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加强新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幸福生活、厚植爱国情怀。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进世俗文化、现代文化发展,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俗。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继续开展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第五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深入挖掘脱贫攻坚、访惠聚、对口援疆等工作中的感人事迹,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积极培育和引进网络文学、自媒体、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充分发挥民丰县一体多元文化资源优势,鼓励创作以民丰县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特色物产及旅游资源为内容或亮点元素的数字文化作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覆盖全县的“石榴云”融媒体技术平台。实施县级广播电视台自办电视节目和高清数字化改造,推进“融合广电”发展,实施“慧广电”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升级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完善提升县级三馆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形成比较完备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县级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以及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施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用先进文化影响人、带动人,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强化体育健身惠民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中小型体育场馆、社区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建设步道和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打造10分钟健身圈。加快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提升完善村级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激发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推动全民健身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积极发展户外休闲运动,发展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前景的自驾、骑行、徒步、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

第六节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坚持“特色引领、文化为魂”,加强“沙漠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发掘整理,建设布局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培育扶持一批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创客空间

第七节  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意识形态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第十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民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民丰。

第一节  加强国土空间治理

坚持优化绿洲、抚育山区、稳定荒漠并举,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精准把握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平衡点,高标准守牢“三条红线”,提高国土开发利用质量和效益。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以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北部沙漠景观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为重点,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实行农村居民点建设规模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村庄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科学引导城镇开发布局,集约发展工业空间,优化提升生活空间,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高效率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分级管控、逐级传导的规划实施机制,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二节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城镇为重点,严格落实控煤、控污、控尘、控车“四项措施”,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坚决淘汰供热管网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燃煤散烧供暖,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河湖污染源监管,加快实施城乡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强化水源地保护,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落实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创新河湖保护治理体制。严格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强化涉重金属污染防控。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体系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实现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全覆盖,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促进垃圾回收利用加强医疗废物、工业固废及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利用,提高危险废物管控能力。

三节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

以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和中昆仑山高寒荒漠草原保护生态功能区为重点,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大力推进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2025年防沙治沙总面积达到3万亩。扩大绿洲面积,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对胡杨林、荒漠灌木林、河谷林等公益林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天然草场休牧和禁牧、“三北”重点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水工程,有效增加空中降水。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美丽乡村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环境责任台帐,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拯救保护一批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确保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5%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实施西昆仑藏羚羊繁殖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不断提高对尼雅湿地保护的管理、科研和监测水平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四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标准,实施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强能耗“双控”管理,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比重,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清洁化升级转型和绿色工厂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规范全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秩序,坚决打击和遏制非法采矿行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商贸流通、农业农村领域节能减排,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利用“三条红线”,严格实行乡(镇)、园区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完善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用水定额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推进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建立健全生态流量(水量)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一章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强人民群众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解决就业问题,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十四五”期间,全县每年城镇实现新增就业300人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加大就业促进力度。把产业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经济实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增强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吸纳就业能力。继续加大有组织劳动力输出力度,支持季节性、临时性短期灵活务工就业,推动农村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内地企业就业。大力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完善扶持退役军人自主就业的政策保障制度,鼓励退役军人到基层工作。

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构筑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网络。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以信息网络、劳动力市场、培训鉴定、服务窗口、基层平台为重点,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服务质量和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2025年,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家以上,认定新型众创空间3个以上,扶持各类创业人员300人以上。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面向全体劳动者、贯穿终身的职业培训体系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把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重点群体,给予普惠制培训补贴,实行“技能+国语”“技能+创业”“基本劳动素质培训+技能培训”的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实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进中华文化进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筹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和讲思政课制度,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突出体育、美育、劳动实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素养、责任意识、实践本领。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继续实行待遇倾斜政策,吸引稳定教师队伍,稳步推进合格临聘教师转编进岗,突出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数理化、音体美等教师培训,加大北疆、天津市优秀校长到民丰县中小学任职、挂职力度。依托“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和自治区“十百千工程”,利用天津市培训资源和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培养优秀骨干书记、校长(园长),加快建设优秀骨干教师队伍。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巩固“应建尽建、应入尽入”农村学前教育成果,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城镇公办园建设,继续实施城乡一体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到2025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幼儿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乡镇中心学校托管乡村小规模学校、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和对口帮扶、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力争2022年民丰县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水平,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到2025年,全县十五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融通发展改革试点,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高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

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健全产教融合发展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初高中未升学、未就业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行“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重。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完善智慧教育云平台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目标。

第三节  推进健康民丰建设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面达标。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就诊达到90%以上,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建设,建成县医院急救分中心加快推进多种形式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尽快构建完善县、乡镇二级远程会诊平台,乡镇卫生院与县直医疗机构远程会诊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大力推动中医、维吾尔医传承发展,实施中医药、维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健康医疗产业园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加大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完善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做到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着力打造医疗救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专用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切实提升重大疫情快速响应救治能力和医疗卫生行业平战结合能力。加强民丰县疾控中心建设,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规划建设传染病专科医院,满足重大疫情集中收治诊疗救治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文明生活习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控制行动,加强新冠肺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治、完善包虫病和布氏杆菌病防治机制。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实施健康促进行动,保障妇幼、老年人、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健康。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持续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救助救治和工伤保险保障水平。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建成统一高效、系统整合、互联互通的健康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到2025年,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5.8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以上。

加大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抓援疆柔性引才和医疗援疆专家援助机遇,采取请进来、派出去、跟班实践相结合的措施,培养一批基层一线临床人才,留住一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建立起引进中、高级人才的“绿色通道”,努力造就出一批有一定权威和影响力的专家型学科带头人。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轮岗培训。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各民族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发展质量,改善人口发展环境,促进人口与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和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和帮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体系,健全计划生育基层工作网络,加强出生人口监测,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体系建设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面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有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着力提高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落实社保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转移接续机制,彻底消除制约劳动者转移就业和迁往异地在享受待遇上的制度性障碍。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到2025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

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提高群众福利水平。推进“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养育机构建设,提高孤弃儿童养育水平。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依托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重点支持面向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完善农村幸福大院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做好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市低保救助、低收入家庭认定,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转变。健全和完善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人群分类施保制度,实现托底性民生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扩大“一站式”救助定点医院数量,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加强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持续推进“双集中”工作,让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孤儿集中收养均达到100%。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鼓励和推进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最大发挥房屋的经济效益。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及运营管理,加大物业管理力度,提质提档,提升公租房小区生活品质和服务水准。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干部周转宿舍建设,努力改善全县干部群众住房条件。

第五节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强化枪支危爆等重点物品安全管理,加强物流寄递等行业监管,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入和市场准入之间的无缝衔接。推进药监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大数据中心,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用惩戒效果,实现药品监管全流程追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平台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检查系统,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关键数据安全防护,严打攻击破坏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的综合救援队伍,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配套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八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大气象监测范围,提升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监测能力。

第十二章  深化对口援疆 提高援疆综合效益

深入贯彻第七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凝聚人心为目的,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充分发挥民丰县的主体作用和天津市对口支援的积极性,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物质支持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援疆综合效益。

第一节  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

坚持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加强教师、医疗卫生、农技、政法、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金融等人才精准对接,进一步加大优秀专业人才援疆力度,科学管理使用援疆干部人才,把援疆干部安排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干的岗位上任实职、担实责,让各类援疆干部人才释放潜能、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聪明才智和传帮带作用,加大对受援地骨干人才的培养。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运用市场办法加大干部人才柔性援疆力度,鼓励援疆干部人才延期或留疆工作,缓解干部人才短缺问题。鼓励两地干部开展双向交流。

第二节  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持续加大产业招商推进力度,加强招商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宣传推介“漠边田园城市”发展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来民丰投资兴业。积极促进两地各行业交流协作,着力将天津市和民丰县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引向深入。用好中央赋予和田地区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特色种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石油矿产勘探开发、仓储物流、文化旅游、数字经六大产业。依托县域特色的林果、畜禽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开拓特色产品外销市场,构建特色产品销售疆内疆外“两张网”。深化企业合作,鼓励和支持天津市各类企业和社会资本来民丰投资兴业,跨区域建设“飞地园区”。积极组织联合对外招商,制定统一的招商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联合招商体系、利益分成体系、招商激励体系、跟踪服务体系、客商评价体系,形成招商合力。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立体式招商信息平台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实现网络化、高效化招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考核评价机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

第三节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贫困问题放在突出优先位置,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基层。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完善与天津市劳务输出常态化合作机制、向内地企业转移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养机制,继续推进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探索推广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的作用,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帮带培训力度,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大对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基层反恐维稳能力建设,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四节  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把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天津援疆效能,每年选派爱国宗教人士、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等25名左右到天津参观学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同时鼓励天津市广大群众到民丰旅游交流,积极组织开展“交朋友”“手拉手”以及学习团、参观团、夏令营等青少年交往活动,主动加强与天津市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强对内地民丰籍务工经商人员、学生和出入境人员服务管理,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劳动技能等培训,引导更多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留在内地就业创业、交融发展、融入当地。

第五节  扎实推进文化教育援疆

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资源共享,构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深入挖掘爱国爱疆文化资源,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内地优秀影视作品、文艺节目译制引进力度,鼓励创作更多反映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促进民族整合的优秀文化作品,精心组织本地特色文化节目走出去,鼓励创作推广地区间、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作品。加大教育援疆力度,争取天津市每年选派在岗优秀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探索建立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联盟。

第十三章  加强党的领导 保证规划实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形成合力、凝聚共识,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各级党组织对规划实施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担当,压实各方责任,坚定自觉把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和田地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实现民丰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改进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四气”,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夯实基层基础,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质量,切实提高干部待遇,加强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实施党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第二节  加强统筹协调

按照本规划确定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重大项目布局,各乡(镇)以及各部门、各行业要组织编制相应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可操作的实施措施。要建立本规划与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确保总体要求一致,形成以本规划为统领,各级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在制定和实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要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所担负的中长期发展任务,制定年度具体措施,切实组织落实。

第三节  做好监督评估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考核目标。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科学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跟踪、监测、分析相关领域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开展全面评估。

 
 
你的浏览器目前处于缩放状态,页面可能会出现错位现象,建议100%大小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