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三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民丰县尼雅遗址启动。活动通过学术研讨、文化展示与产业探索等多元化形式,系统回顾国宝考古历程,深入阐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推动丝路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新时代文化援疆及文旅融合发展。
本次活动由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联合主办,和田地委宣传部、和田地区文旅局及新疆工业学院共同承办。
活动期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的主要发现者、考古见证者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重返尼雅遗址,实地探访了该锦护臂的出土地——尼雅古墓群8号墓。老一辈考古工作者现场讲述了三十年前在沙漠中发掘的艰辛历程,重现了这件汉代蜀锦重见天日的历史瞬间,使参与者深刻感受到考古工作的不易与国宝文物发现的重大意义。该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以每平方厘米220根经线织就“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篆体字样及祥禽瑞兽纹样,是丝路文明交流与中华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
10月17日晚的“尼雅夜话”交流环节,国宝发现者与专家学者围绕锦护臂的发掘过程、历史价值及三十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展开深入交流。作为活动的学术核心板块,“国宝发现者重聚尼雅”与“尼雅夜话”梳理了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的历史脉络。后续学术交流会将汇总权威研究成果、发布阶段性进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术话语体系提供支持,推进汉晋时期西域治理、丝路文化交流等领域研究。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持续至10月20日,期间将举办多项活动。“文化•产业•未来”闭门交流会聚焦文博、旅游、纺织服装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探索文化遗产成果转化路径与场景应用模式。“精绝七日”尼雅遗址数字大展以科技助力文物传播;70米长卷展《昆仑神话成真记》呈现千年文明景象;舞剧《五星出东方》开启京和双城演出;“昆仑吟唱”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传承全民参与。
此次系列文化活动构建起“考古证据—学术阐释—公共传播—产业转化”的全链条体系,让观众近距离了解国宝魅力与丝路文明底蕴,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衔接。作为文化援疆的重要实践,活动彰显了新疆历史文化底蕴,以文旅融合模式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动力。
活动联系电话:0903-675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