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丰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深化认识、科学谋划、高位推动、注重成效,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确保2025年如期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拉高标杆找定位,勇于担当再发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实施扩优提质行动,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一)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依据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群众满意度等49项指标,打造义务教育学段优质学校10所、占比77%(不含教学点),并持续巩固提升。利用闲置校舍为优质校县城小学扩增学位800余个,有效满足外来务工及随迁人员子女入学需求。针对初中学段学位紧张问题,研究制定《民丰县初中高峰期前后校额化解方案》,投入405万元对寄宿制初中进行扩容改造,扩增学位1000余个,提前应对2028年预计3000余名学生的就学压力,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统筹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民丰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自2023年起先后整合4所“小散弱”村级小学(学生均在50名以下),并盘活用好闲置校舍及师资资源。借鉴初中集中办学经验做法,投入8997万元新建1所行知小学,新增学位1500个,推动农村小学4-6年级寄宿制集中办学,有效缓解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师资短缺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强化办学条件保障。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积极筹措教育资金,每年教育资金支出2.7亿元左右,呈逐年增长趋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9%。补充短缺的音体美、计算机、心理健康辅导等功能室设备,为学校新建运动场、安装护眼灯、配齐实验设备及图书,新建人工智能馆、航天科普馆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场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累计投入747.41万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提升校园安保与食堂运营专业化水平,生均公用经费和校舍建设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实施高素质队伍建设行动,人才基础更加夯实
(一)领导班子建设持续加强。为实现更高效运转,将教科局班子成员由3名增加至5名,坚持“能人带班子”原则,选优配强3所正副科级学校12名领导班子,优化11所股级小学班子结构,目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8%。优化党组织设置,设党支部的学校全面实现了书记、校长“一肩挑”,人岗相适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将学校书记、校长单独“切块儿”考核,从党建引领、校园安全、教学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综合素质能力,6名书记、校长先后获评地区级名校长(书记)、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二)教师资源存量逐步盘活。为解决教师队伍整体超编、年轻教师及短缺学科教师补充难问题,民丰县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退、转、引、育、培、治”等有效措施,采取退休腾编一批、内部转岗一批、招聘引进一批、培训提升一批、调出系统一批、依法依规处置一批等“六个一批”的方式,全面盘活教师资源,激发队伍活力,实现人岗相适、动态调整,满足各学段学校实际需求。
(三)培养培训效果愈加明显。始终将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依托“十四五”援疆项目计划,投入250万元累计培训112人次。制定《民丰县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系统构建“新手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学名师”阶梯成长路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采取“集中培训+专业辅导+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国通语水平及专业能力水平。常态化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展示、微课精品课及案例评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严格落实地区《尊师重教十项措施》,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民丰县尊师重教十项具体措施》配套方案,为“名师、名校长(书记)”等先进个人发放奖励金及慰问品10余万元,按照人均1000元标准实施教师免费体检,投入2500万元建设教职工宿舍改善教师居住条件,协调房企举办商品房推介会4场次,为30余名教师争取购房优惠,解决8名教师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收集解决教师各类困难诉求21条,切实增强教师获得感。
(五)实施改革创新行动,校际办学差距逐步缩小。一方面,积极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新路径。结合民丰实际,采取“强校+弱校”、小学高段+低段的方式,将1所优质小学与3所薄弱小学捆绑发展,1所4-6年级寄宿制小学与9所1-3年级小学进行捆绑发展,组建2个小学教育集团,成立教育集团联合党委,实行“办学理念、招生入学、师资调配、教学研究、量化考核”五项统一管理,在师资、课程、设施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小学低段与高段有效衔接和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探索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坚持“注重实绩、客观公正”原则,研究制定《民丰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绩效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五考合一”,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轮岗交流、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学年考核优秀教师额外奖励3000-7000元绩效,树立优绩优酬鲜明导向,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三、实施“培根铸魂”行动,育人实效更加突显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民丰县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全过程,打造“一校一品”德育、美育品牌,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法治进校园,各学校开设书法、诗歌朗诵、舞蹈等社团兴趣班110余个,创建自治区级文明校园7所、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地区级民族团结示范校11所。与天津市15所中小学校结对共建,深入开展“津民融情交流手拉手”活动,5000余名学生“手拉手”结对,组织467名师生前往北京、天津、浙江、乌鲁木齐市等地开展交流研学15场次,提升德育质效。采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方式,联动建立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民丰“八一八”生命工程、王蔚纪念馆等大思政课实践基地10余个,充分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实践学习,通过行走的大思政课厚植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坚持开门办教育,加强与兵团七师胡杨河市、乌鲁木齐县、天津宝坻区、江苏南京等疆内外优质学校对接联动,开展“手拉手”线上线下教研,逐步缩小与北疆、内地教学水平差距。三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工作,利用校内、校外现有场地资源,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15个、校外“采学研”实践基地3个,制定特色劳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劳动素养。打造足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校2所,学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绘制地面彩绘游戏,丰富课间活动形式。常态化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打造示范点2个,师生作品获得国家、自治区奖项8个。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2022年以来积极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加自治区、地区各类科技创新大赛7场次,参与学生237名,获得各类奖项111个。
四、实施“暖心护航”行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学生资助体系全覆盖。统筹用好民政临时救助、援疆资金、幻方助学、“雨露计划”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等各类资金资源,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构建“资金+物质+服务”多元帮扶机制,做到资助全覆盖。三年来,累计资助学生2.04万名、发放各类资助金2229.02万元,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学生捐赠书包、图书、学习用品、体育器材、校服等物资价值30余万元;每年将非寄宿生生活补助优先保障给叶亦克乡中心小学(易地搬迁点)等农村学校学生,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二)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加强。切实把师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妇联、卫健部门联动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精准帮扶,打造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民丰县“心之语”心理健康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讲座12场次,参与家长1100余人次。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教师51名,建立“学校、班级、年级、宿舍”四级预警反馈机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开好开齐心理健康课程,用好第三方心理测评系统,每学期开展四年级以上学生心理筛查,发现有苗头性的及时干预帮扶,为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特殊群体教育更有温度。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三包责任制”,按照“就近入学”、划分学区,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反复分析比对掌握底数,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投入资金70万元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个,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安置适龄残疾儿童65人。其中,随班就读34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4人、送教上门8人、失能儿童19名,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学校和社会。